当前位置: 行业资讯

红星美凯龙到底如何自救?二股东申请破产重整

2024-07-01admin2571
大家居卖场的吸引力在下降,所谓的“大卖场、大客流、大订单”的逻辑似乎走不通了。
近日,红星美凯龙的第二大股东申请重整。
目前公开资料显示,红星美凯龙负债达百亿元,暂时无力偿还。
人流量骤减、经营困难重重,驻扎在红星美凯龙卖场的经销商还好吗?


01


红星美凯龙面临危机

据红星美凯龙企业年报,2023年营收、净利润双降。报告期内,企业实现营收115.15亿元,同比减少18.55%;归母净利润-22.16亿元,同比减少496.78%。
而近日一则重磅消息,更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红星美凯龙第二大股东红星控股申请重整。据悉,红星控股发布公告称:因自身债务清偿困境已于6月7日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申请进行重整。
并且特别强调了本次重整的对象仅为红星控股其自身法人主体,不包含红星控股的子公司及参股公司。为的就是防止自身的债务危机影响到子公司,也就是国内家具零售巨头红星美凯龙。
然而,红星控股的申请重整消息还是引发了红星美凯龙的股价动荡。
截止发稿,红星美凯龙港股已然下跌至元每股1.37港元。
上市A股的美凯龙也接连受到重创,来到每股2.57元,跌幅达1.15%。
红星美凯龙表示:目前,公司面临债务清偿困境,存在可能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形。
若某笔债务触发实质违约,将出现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债务构成交叉违约、加速到期,而红星控股目前资产的快速变现价值难以清偿全部债务,红星控股最终也将被迫破产清算,届时红星控股核心资产或者已被强制执行,或者因受到红星控股破产等负面影响而价值严重贬损,公司债权人的整体清偿利益和公平清偿利益将严重受损。


02


自救措施频频

家居卖场行业在面临经营挑战时,近年来也展现出强烈的“自救”意愿,纷纷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寻求突破。

2023年1月13日,一则消息在商界引起广泛关注。红星控股将其持有的美凯龙29.95%股份转让给建发股份,这一转让虽涉及庞大体量,但最终成交总额却未达到63亿元。然而,即使通过此次交易套现约140亿元,车建新仍未能完全清偿债务。

根据红星控股2023年审计报告,公司一年内到期的借款本金和逾期利息总额超过60亿元,而账上流动资金仅剩1.1亿元。同年8月,车建新辞去董事长职务,标志着红星美凯龙的车建新时代告一段落。

目前,红星美凯龙的第一大股东暨控股股东为建发股份,其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一国资背景的加入,无疑为红星美凯龙在安全性与发展前景上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然而,尽管有了股东的鼎力支持,美凯龙的运营前景仍面临诸多挑战。

红星控股通过破产重整的方式,协调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如将剩余股份抵给债权人,进行股权、营业、资产重组与债务清理,以期避免破产并为企业寻求重生。红星控股寄望于重整,认为此举能够遏制公司债务风险及经营风险的进一步恶化,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及投资者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红星美凯龙在引入建发股份后,家居卖场行业的另一巨头居然之家也紧随其后,引入了战略投资者金隅集团。跨界重组和兼并,似乎是一条正确且艰难的道路。

从业绩角度看,家居卖场行业的自救幅度仍需进一步加大。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上述两家企业仍面临经营压力,形势不容乐观。

据涂饰商情观察,红星美凯龙店面众多,业务体量庞大,运营成本高昂。随着新资本和团队的加入,团队磨合、战略定位、资源整合等方面将给整个企业运营带来一定时期的挑战,短期内难以见到显著成效。

除了借助外力,家居卖场行业也在积极探索转型“自救”之路,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家电、餐饮、设计、家装、汽车等多个领域。例如,打造全新的“人、车、家”消费体验空间,推出针对年轻群体的“焦糖盒子”自营零售业务,以满足他们对于家居、软装、设计的一站式需求。


03


未来何去何从

红星美凯龙在脱离国有背景之后,并非意味着困境已彻底解除,实际上,债务问题仍旧悬而未决。

红星美凯龙还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多远?

据涂饰商情的实地走访与统计,广州红星美凯龙的退租率已达到20%至30%的区间,部分商户尽管仍在坚守,却也坦言,若下半年市场无显著改善,他们或将不得不作出撤店的艰难决定。

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和房地产市场活力的减退,家居行业作为房地产的下游产业链,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然而,除去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更是当前传统家居零售实体店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由于线上购物的普及,传统家居零售实体店的客流量普遍下降,从而导致了门店销售额减少,库存积压,经营压力增大。
而现在行业的萧条正影响到整个家居卖场,背后的股东也光速切割这“烫手的山芋”。

市场变幻莫测,红星控股或许也未曾预料到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以及公司当前所处的困境。

至于红星美凯龙未来的转型方向与发展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见解与看法。

139 2900 4586